最新消息
掃描2丨產業融合不斷加深醫藥健康新細分不斷出現 | 2022-10-1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sfccn.com/2022/10-14/yMMDE1MjVfMTc2ODIyMA.html" 6.顏值經濟刺激醫美行業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醫美行業發展迅速。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2274億元,增速在全球領先,達到15.1%,占全球醫美市場規模21.9%。從年復合增速來看,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84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7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8.7%。但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市場供大于求的影響,2018年開始中國醫美行業的增速放緩,預計2020年-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為15.2%。在滲透率和用戶數量方面,與發達市場10%左右的市場滲透率相比,中國醫美行業滲透率僅為3.6%,2022年,我國醫美消費用戶規模將超過2000萬,未來中國醫美消費人群有望突破1.5億。從產業鏈角度上看,上游為耗材、藥品和醫美器械制造商,其中,器械制造由于其研發、注冊、獲批及認證所需的時間和資金等投入較多,因此行業壁壘較高,目前仍以國外知名廠商為主,而醫美耗材的國內企業較多,行業內競爭十分激烈,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有望快速實現國產替代,市場集中度也將隨之上升。產業鏈中游的醫美機構,行業內競爭尤為激烈,但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專業的醫生團隊為醫美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因此這也是制約醫美機構擴張的重要因素之一。產業鏈下游則為獲客渠道,其中,互聯網醫美平臺逐漸成為消費者獲取信息主渠道。在當前流量見頂的互聯網環境和日趨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線上醫美平臺也將進一步規范。7.模式動物企業爭相IPO模式動物是實驗動物的重要分支,指經人工繁育選擇,采用基因工程或其他方式獲取的具有穩定性狀、重復性好的標準化實驗動物。在醫藥健康領域中,模式動物常用來解析疾病發病機理和發現潛在治療靶點,以及如靶點驗證、藥動藥代研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前研究。在模式動物中,鼠類、兔類、犬類及猴類在藥物開發中起到關鍵作用,其中,以小鼠的應用最為廣泛。GMI發布的《AnimalModelMarketReport,2026》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市場規模約10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這一規模將增至141億美元。在我國,模式動物行業仍處于發展早期階段。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規模約為26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3年,有望增長至66億元,復合年化增長率為26.2%。我國模式動物行業起步較晚,目前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隨著創新藥產業鏈的延伸,我國模式動物市場規模隨之擴大。國內已經出現了一批頗具潛力的模式動物企業,例如,南模生物、藥康生物分別于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4月相繼登陸科創板,百奧賽圖則于2022年9月份在聯交所上市。同時,創新藥企、CRO企業也開始跨界在這一領域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模式動物行業正處于發展階段,但由于整體市場規模有限,國內模式動物企業已經開始為下一個發展階段做準備。一方面,模式動物企業繼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并布局海外業務,另一方面,模式動物企業也開始向創新藥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走上轉型之路。8.合成生物學進入投資爆發期合成生物學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工程學的方法改造生命(細胞等)或從源頭開始構建一套生命系統,以幫助人類實現治療疾病、生產產品、治理環境等目標。作為一門前沿交叉學科,合成生物學在醫藥、健康、制造、農業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合成生物學是繼DNA雙螺旋結構發現和基金組測序后的“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具備前沿性、顛覆現有工業生產流程、有應用市場及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等鮮明特征。加之2021年以來海內外合成生物學企業上市和資本市場表現,VC機構也迅速展開在該領域的布局。從全球市場看,2021年8月,合成生物企業Zymergen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市值幾近36億美元。2021年9月,合成生物企業GinkgoBioworks登陸紐交所,為史上最大SPAC并購交易之一。在中國市場上,2020年8月,凱賽生物作為科創板合成生物第一股登陸資本市場,上市首日市值超過650億元。2021年4月,華恒生物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收盤時的市值超過38億元。一級市場上,合成生物學開始受到資本追逐。天風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合成生物學VC投資熱度顯著上升,一季度和二季度投資額提升快速;三季度全球合成生物相關企業融資額創單季度歷史新高,投資金額高達61億美元,比前期提高33%。以科研為開端,合成生物學在過去10余年中從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產業。其作為底層工具應用于諸多領域,不但為人類造物提供了新的方式選擇,還正在快速成為碳中和背景下綠色制造的重要思路。在創業者和投資人看來,合成生物制造過程兼具綠色環保與降本增效優勢,其技術應用有望加快我國雙碳指標達成。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地多部門發布有鼓勵合成生物技術發展的文件。從區域產業發展來看,上海、深圳、天津三個城市在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迅猛。9.互聯網健康管理亟待閉環在中國日益進入老齡化社會與民眾健康需求持續升溫的共振下,眾多創投資本紛紛看好互聯網健康管理這個賽道的蓬勃發展趨勢。特別是受近年來的疫情和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線上就醫以及線上慢病管理需求激增。這一行業的發展,還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工信部、國家衛健委等九部委發布了《“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高醫藥供應鏈常態化水平。需求增加、技術進步和政策鼓勵,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藥健康市場規模快速擴大,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預測2021年將達到2831億元,同比增長45%。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全國已審批設置1700余家互聯網醫院,初步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眾多線上健康管理平臺則更多聚焦在構建互聯網診療生態,解決醫療醫藥觸達用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的醫療支付體系尚不完善,線上就醫無法有效連接保險理賠端。這既制約互聯網健康管理平臺的未來業務拓展空間,也令互聯網+醫療+醫藥+保險難以形成閉環與極強協同效應,彼此促進推動各自業態持續發展。目前已有企業在支付方向發力,從源頭方面降低民眾的診療支付壓力,完成互聯網健康管理產業閉環。10.特藥藥房,提升運營效率是關鍵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特藥市場經歷穩步增長,由2015年的人民幣1470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幣244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0.7%。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帶動特藥需求上升,以及處方外流、醫保雙通道等政策利好的推動,預期2030年中國特藥市場將進一步達到11171億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6.4%。不同于零售藥房,特藥藥房主要面向腫瘤、特病和罕見病等患者,更需要他們通過專業服務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并從容應對不良反應,為患者謀求更多健康福祉。當前國內特藥藥房的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且發展前景廣闊,令市場參與者都擁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但與此同時,能否真正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體驗,決定了特藥藥房的未來發展上限。相比歐美市場,國內特藥藥房面臨更多的經營挑戰,更需通過專業周到的服務和較高的運營效率來驅動業務發展。一方面特藥藥房藥師的培養,可能需要2-3年時間,另一方面,特藥藥房需要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與人員培訓體系滿足業務發展需求。運營能力是特藥藥房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數字化科技有效降低溝通成本與物品管理成本,也成為特藥藥房提升運營效率的重要趨勢。 關鍵字標籤:www.niceclinic.t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