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清涼學堂丨到了寺院如何拜佛? | 2022-12-05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VLGBCN05219C7P.html" 向諸佛菩薩虔誠許愿,求家庭平安,求事業有成,求消災免難……縷縷清煙,承載了無數人的心愿。事實上,佛教透過拜佛的動作,禮敬諸佛菩薩,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同時,通過拜佛也可以自然而然的生起安定心和謙卑心,還可以懺悔累世所造惡業。拜佛是心誠意敬地將雙手合掌,低頭彎腰,五體投地——兩肘、兩膝以及額頭著地,完成頭面接觸佛足的最高敬禮,因此又稱為頂禮。拜佛時,徹底放下“傲慢”的煩惱和自私我執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拜佛的方法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距離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口中稱念或心中默念佛陀名號2.彎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動作緩慢的將右手放置拜墊的中心位置,左掌仍舉著不動3.身體緩緩下降,跪在拜墊上,放下左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4.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距離約六寸,雙腿跪在拜墊上,同時額頭、鼻子等完全接觸拜墊5.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如蓮花般承接佛足6.起身之前,雙掌握拳翻轉,右手在拜墊下移半掌位置,左掌胸前豎起,上身同時立起7.左掌保持胸前豎起姿勢,右手按拜墊,同時腿部離開拜墊,緩慢起身8.待全身離開拜墊,肅立之后再重復剛才的動作,一般來講三次即可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開發,故俯首返觀。我們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報,但被貪、嗔、癡、慢、疑等烏云蒙蔽,開發謙恭的美德,才能撥開烏云,現自身佛性光明,處處吉祥。拜佛時,要緩慢拜下,緩慢起立,每一個動作都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下、輕松一些、柔軟一些,用心去體會觀照每一個動作,舉手投足都充滿虔敬。如果只有動作,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么對于我們的提升很難有作用。如果不方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面對佛像或者空曠明亮處,通過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感到心浮氣躁時,靜不下心來做事,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圖:網絡文:《佛教知識大全》 關鍵字標籤:神明像雕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