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食安封簽”值得推廣 | 2022-04-04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20402/20220402A082K100.html" ■扶青4月1日起,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實施《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范》,其中明確規定了打包和配送要求,包括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封簽、外包裝袋口在開啟后應無法復原;在配送過程中不應打開外包裝,發生食品污染的應終止配送;裝卸時,配送設備設施的門、蓋應隨開隨關等,引發輿論關注。時下,“點外賣”已成為一種重要生活方式。據第4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21年網上外賣用戶規模同比增長29.9%,用戶規模達5.44億。與之相對應,外賣安全也逐漸成為一個大眾關切的話題:外賣包裝是否做到了清潔無毒?送餐人員在送餐過程中所使用的保溫設備有沒有污染?這原本就是新業態面臨的實際問題,不久前一些快遞包裝出現“二次污染”,更加凸顯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緊迫性。揆諸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對“外賣污染”只有一些原則性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用少量條文規定了第三方平臺在交易環節中應承擔的責任,《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則規定商家對食品進行包裝,“確保送餐過程中食品不受污染”,“送餐人員保證配送過程食品不受污染”。至于怎么確保不受污染,沒有具體規定,也就造成了無法執行。北京的《規范》創新性地細化具體包裝和配送方式,非常有針對性,具備一定的推廣示范價值。現實生活中,網絡餐飲食品的大部分信息都掌握在商家和送餐人員手里,消費者對具體的生產制作及配送過程毫不知情,容易產生不信任感。而且,消費者一旦投訴,容易引起商家和送餐人員之間的紛爭,導致雙方相互“踢皮球”,難以界定責任主體。而推行“食安封簽”管理制度,恰好擊中了這一痛點。目前,全國不少地方已試行這一制度,從實施效果來看,能夠有效預防和控制“外賣污染”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商家和平臺的合法權益。在全面推行“食安封簽”管理制度之后,消費者依然有可能遇到“口感比堂食差”“幽靈外賣”等問題,《規范》對此進一步明確了平臺的責任,包括要求應全面、準確審核并展示商家的相關資質等,和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不謀而合。舌尖上的安全大于天,追求食品安全就是要不斷把關口前移,只有讓不法商家無所遁形,才能和“食安封簽”等管理制度相得益彰,共同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嚴苛的監管是餐飲業的“良心”保證。只有以強有力的執行,讓商家和送餐人員產生敬畏之心,不敢違規、不能違規,才能最大限度杜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規范》為我們描繪出了更美好的外賣場景,但相應措施能否真正落地,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標籤:鋁箔夾鏈袋尺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