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醫美進入下半場 2022-08-17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20124/20220124A09YYZ00.html"

我們來分析這17家注銷的醫美機構,更是出現了2家二級醫院和9家門診部,這也是一個重大信號。往年注銷的醫美機構,以醫療美容診所這樣的小規模機構為主,2021年首次出現了大中型機構倒閉潮。在這個名單中,還出現了至少3家曾經年營收過億的大型渠道機構,讓人感慨命運之無常。這幾家機構之前都曾更名轉手過,接盤者亦崩盤,這一次注銷算是徹底相忘于江湖。還有一個重磅信號,2019年以來成立的新機構,特別是有幾家以渠道流量為主的二級醫療美容醫院或悄然關門或破產轉讓。渠道的三年之癢魔咒,依然考驗著每一家機構。在年底疫情封控之前,初步估計鄭州至少有一半的機構已經停擺或瀕臨停擺,疫情更是讓大部分機構都沒了客源。不論是渠道機構還是直客機構,醫美行業普遍靠現金流和高周轉生存,一旦現金流斷掉,接下來就是關門。存活的機構,利潤率大降。以前是二八定律,兩成機構盈利,五成微利或持平,三成虧損。2021年,變成一九定律,甚至只有5%的頭部機構盈利。像8月份、11月份等受疫情沖擊的月份,利潤為正的機構寥寥無幾,虧損幾十萬的機構比比皆是。一家二級醫療美容醫院的負責人表示,自從2021年第一季度開業以來,每個月虧100萬以上。2021年度總利潤額超過500萬的機構,整個鄭州估計不超過10家。甚至10家都太高估了,應該是5家左右。醫美是暴利行業?老板聽了想哭想打人。能正常發工資的機構都是好機構倒閉潮伴隨的是失業潮、降薪潮。失業潮有多嚴重?講一個現象:主刀醫生有全職工作的,估計不到一半,大部分都在四處飛刀,而飛刀工作量已經下滑明顯。以前干飛刀是為了多掙錢,現在干飛刀是因為找不到全職。有一家籌備中的機構,招聘幾個主刀崗位,竟然有300多人報名,競爭慘烈。降薪潮更是嚴重,最具標志性的就是保底取消。保底是醫美的一個獨特現象,知名主刀醫生動輒保底十萬以上,主治主診至少要保底六七萬甚至8-10萬,但機構業績利潤下滑,股東頂不住壓力,鄭州醫美機構要么取消保底,要么降低保底。目前主治主診的普遍保底薪酬已降至4-5萬,還競爭激烈。內卷的不僅有主刀崗位,連醫助崗位也卷了起來。以前來應聘醫助的,學歷大部分是大專,小部分是本科。近來遞交簡歷的出現了很多研究生。手下見真章的醫生崗位已然如此,難以客觀評價的運營管理人下崗的更是普遍。這幾年挖總經理、運營總、營銷大咖,動不動十萬二十萬地拿錢砸,現在還有人這么干嗎?一位老板說,他們醫院的市場被新開的醫院挖走,承諾每月5萬保底,結果到年底了根本無法兌現。往年拖欠工資被視為污點,醫療機構不敢輕易為之,怕影響口碑,在圈內不好混。現在拖欠工資成為行業普遍現象,活都活下去,誰還顧及面子?2021年如此之慘,以至于行業內有一句話:能正常發工資的機構都是好機構。其實醫美的降薪潮,算是一種價值回歸。前幾年醫美水大魚大、利潤高,薪酬就水漲船高,超出一般行業,如今利潤回歸,薪酬回歸也是必然趨勢,但與其他普通行業比起來,仍是一個低門檻、高回報的行業。醫美行業的四重壓力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再疊加疫情影響,這一論斷恰恰也是對醫美行業的生動概括。從消費端看,經濟下行和疫情波動帶給各行各業的影響很大,醫美作為非剛需行業,人民群眾的需求整體看是收縮的。當然也有同行持不同意見,認為經濟下行造成競爭壓力加劇,容貌是最容易改進的競爭因素,部分醫美項目有剛需化趨勢,因此經濟下行反倒提升了醫美需求。我們的基本判斷是,需求增幅下降,但仍在增長,更明顯的是客單價下降。2021年,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幾乎所有醫美機構的客單價都在下降,很多機構是主動降價,以價換量。如今美容外科整體客單價應在7000-8000元,比之2020年下降20%左右。從供給端看,醫美機構數量過剩,有數據顯示鄭州醫美機構超過300-400家,這是近5年來醫美大躍進的后果。5年來醫美賺錢效應明顯,逐利醫美的投資方風起云涌。近一兩年已經嚴重過剩,且競爭同質化,省會醫美主要以虹吸外地客源為主。近年來地市、縣城等基層市場也成立了大量醫美機構,當地客源被攔截。目前到了省會醫美機構優勝劣汰的時候了。從顧客端看,醫美顧客消費心理發生了很大改變。一是經濟下行,疫情停擺,很多顧客不敢花錢、不愿多花一分錢。二是醫美消費多年來形成的價格不標準化、不透明化以及項目概念化、“包裝”、“升單”模式,讓顧客形成了“這報價一定有水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消費心理,醫患雙方缺乏信任,導致非醫療因素的客訴層出不窮,讓顧客和機構雙方都疲于應對。據統計,目前的醫美客訴,單純醫療效果、醫療服務因素導致的僅占20%-30%,70%以上都是費用不統一、項目不透明等導致的消費糾紛。從監管端看,國家對醫美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大家關注度最高的是國家八部委開展的整治行動和監管執法行動,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明顯信號:第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制定并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很多醫美機構因電商平臺、網絡甚至朋友圈廣告內容違規已經被處罰。鄭州有老板說,僅2021年他們就被罰了幾萬元。第二,醫療美容的醫患糾紛,法院在判決時認為“整形美容機構系營利性機構,開展的醫療美容服務與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恢復患者健康開展醫療服務性質不同”,雙方屬于消費服務合同關系,因此在判例中采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判決。北京某知名眼修復醫生領辦的醫療美容機構,被7名“雙眼皮修復手術”失敗者起訴,法院認定該機構的不當診療和虛假宣傳行為構成侵權,被判賠償17萬至80余萬元不等。該醫生在國內長年開設培訓班,可謂弟子遍天下,在國內影響力較大,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專門組織了一場眼整形術后并發癥與人身損害關系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認為“眼整形術后出現一定程度的切口瘢痕、雙眼不對稱、閉合不全等均為正常手術并發癥,并非醫療損害后果”,但難以改變司法現實。第三,醫療合規帶來的成本壓力和即將上線的金稅四期帶來的稅務合規壓力。坤哥有一句名言:合規就是成本。醫療合規比如說持證的美容主診醫師、麻醉醫師、檢驗師、助理醫師的配備數量,國家審批的藥品和三類醫療器械的嚴格采購,必然帶來成本增加。更不用說一些機構用白毒粉毒、調換假體換來的不正當成本優勢。醫療合規對成本的影響,遠不及稅務合規。目前即便是盈利的機構利潤率也僅有個位數,5%-8%而已,如果照章納稅,以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營銷成本來說,光個稅就足以壓倒大多數機構。目前醫美行業一個不合理的普遍現象,就是員工薪酬、市場營銷分成普遍按稅后計算,這是不正常的,這部分納稅成本轉嫁給機構明顯是不合適的,但稅務合規又是大勢所趨,目前的金稅三期關聯的大數據已經夠用,國家只不過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而未落下,這一點對醫美機構的壓力才是最大的。以后的分潤方式、薪酬方案、人事關系都將發生劇烈變革。醫美生存艱難,掙錢不容易了,而相比較而言其他行業是根本掙不到錢了。旅游行業、房地產行業、教培行業、餐飲酒店行業,哪個不比醫美慘?到街上走走,實體店鋪關門倒閉又有多少?幸福不是絕對的,幸福是比較出來的。2021年過去了,很多人想把它趕快從記憶里抹去,而坤哥的意見是,遺忘歷史只會走錯未來,只有對2021之前的醫美進行深度復盤,2022我們才能活下來。醫美市場需求仍在,只不過是玩法變了。跑馬圈地大干快上的醫美上半場結束了,醫美下半場來了。以前是勝者為王,現在是剩者為王。要么挖潛力練內功熬過去,要么打破舊枷鎖,建立新秩序。你選擇哪個?《坤哥顏究院》微信自媒體,由最具實戰的醫院營銷人、醫院管理者和醫療行業研究人士聯合打造,專注醫療運營、營銷和醫院管理話題,致力于成為醫院投資人、管理層和營銷宣傳負責人的必讀媒介和社交平臺。

關鍵字標籤:www.niceclinic.tw
詳細歐洲地區旅遊資訊解說,線上諮詢服務。
歐洲旅遊國家: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
歐洲許多國家都是散心、度蜜月的好去處,
事不宜遲,馬上行動。
克羅埃西亞北海道旅遊韓國旅遊行程巴里島自由行
澎湖旅遊帛琉